一、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法
本工程为烽火通信5G承载应用项目A2综合楼钢网架屋面工程,位于武汉市江夏区。
A2综合楼钢网架屋面建筑面积3778平方米,主体为地上3层周边带夹层(局部4层)混凝土框架结构,其核心屋盖采用正放四角锥钢网架结构,支座设计标高19.5米,网架纵向长度92.2m,跨度52.4m。网架由1113个螺栓球节点、4255根杆件组成,整体呈空间双曲面网格状,是典型的“大跨度、异形”网架结构。
传统网架安装方式(如高空散装、分块吊装)存在高空作业风险高、施工作业面开阔、场地道路硬化适宜大型机械进出场要求等问题。为此,项目团队经多轮论证,最终选用液压同步顶升技术:将网架在楼层面拼装成整体(分片单元),通过液压提升器与临时支撑体系配合,同步、匀速将其从3层楼面提升至设计高度,大幅降低高空作业风险,提升施工效率。
二、精心筹备筑牢“安全堤坝”
顶升施工前,项目团队围绕“安全、精准、高效”目标,开展为期1个月的筹备工作:
1. 技术交底与方案优化
组织设计、施工、监理、监测等单位召开专项技术会,针对网架结构特点,细化顶升方案,并于2025年6月28日通过专家论证
划分顶升单元:将整体网架分为一个顶升分区和六个散装区,设置8个顶升点(液压千斤顶);
设计临时支撑体系:采用格构式钢柱作为临时支撑,顶部设置调平装置,确保网架在顶升过程中“稳如磐石”;
同步控制策略:采用“位移-压力双控”模式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各提升点位移与油压,偏差超过5mm即触发报警并自动调整。
3. 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
组织40名参建人员开展专项培训,重点讲解液压设备操作、监测数据判读、突发情况处置等内容;开展“提升中断、支撑失稳、坍塌”等应急演练,确保全员熟悉应急流程。
三、顶升控制的重点及难点
1. 多点顶升的同步控制:
顶升过程中,最关键的是多点顶升的同步性。项目采用“数据控制 手动微调”策略,通过电子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,中央处理器接收处理数据,超限预警,进而达到行程同步控制。
主控系统根据预设速率(如50mm/min)统一指令各泵站;
数控屏实时监控行程数据,若某点因摩擦阻力出现滞后(如偏差5mm),立即停止顶升,通过手动阀补压,确保“齐头并进”;
全程采用“分节提升”策略:每提升770mm暂停,检查网架变形、支撑稳定性及设备状态,确认无误后再继续。
2. 实时监测:科技赋能“分毫不差”
应力监测:在网架关键杆件(如跨中受拉杆、支座附近受压杆)粘贴应变片,实时采集应力数据,确保不超过设计允许值(如Q355钢材许用应力215MPa);
位移监测:通过全站仪观测网架支座中心坐标,偏差始终控制在±5mm内(远低于规范要求的±15mm);

四、攻坚克解“推进度”
1. 强风天气下的稳定性控制
施工期间遭遇4-6级阵风,可能导致网架侧向摆动。团队紧急启用“抗风缆 临时拉索”方案:在网架四角设置φ16mm钢丝绳,一端固定于地锚,另一端固定与螺栓球下弦节点,通过花篮螺栓调节张力(每根缆索拉力21.4kN),有效抑制摆动幅度(实测摆动量<50mm)。
2.高温酷暑牢筑安全防线
当烈日炙烤大地,当汗水浸透工装,工友们头顶烈日在38度的高温下有序拼接构件,用汗水与坚守书写着“高温不下火线、安全不打折扣”的施工答卷。
五、领导关怀,八方旗帜再添风采
网架顶升工程的圆满完成,不仅为项目整体推进注入强劲动力,更展现了我公司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技术实力。
本次网架顶升施工实现“三零”目标(零安全事故、零质量缺陷、零进度延误)。
技术创新:首创“分区分级同步顶升,高空散装接力”工艺,解决了大跨度网架顶升同步性与稳定性控制的技术难点;
效率提升:较传统高空散装法缩短工期15天,减少高空作业工时30%;
图文:李孝伟